美国参议员有多大权力?
从数量的角度来类比一下吧:
中国副国级干部目前共有72人,美国参议员100人。而通过参加参议院的各个委员会,一个普通参议员所掌握的权力,基本等同甚至超过中国的副国级干部(尤其是对世界的影响)——这里所谓的普通,是指不算约瑟夫-麦卡锡这样的逆天强者的,毕竟中国的72个副国级里面包含了23个政协副主席。换句话说,参议员有资格被称为国家领导人了。
一个省2个,中国34个省也只有68个参议员名额,想好拿一点,就要去西藏,青海,宁夏这样的省定居,还要改民族。像台湾省也有2个名额,或者中国创新一下,每个省3个,可以2比1内斗一下。
参议员决定国家大事,决定战争,众议院提方案,参议员负责批准,相当于人大常委会成员,但是权力是实实在在的权利,可以推荐高三学生考西点军校。
美国国会议员的特权:
1、领取薪俸和津贴。除了薪金外,国会议员退休后可领取一笔丰厚的退休金,还可以得到包括办公费在内的津贴及有关待遇,每年可从华盛顿到其家乡选区免费旅行33次,享有“邮资已付特权”往各自的选区邮寄简报或其他文件,另外还有数千美元的邮寄费用,至少拥有18名工作人。每位议员在华盛顿和本州(选区)各有一个办公室,办公室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开。
2、国会会议期间不受逮捕。但犯叛国罪、重罪和妨害治安罪的情况除外。
3、在国会会议上的发言免受追诉。这就是议员的所谓“言论免责权”。根据这项权利,国会议员在会议上的言论不得作为任何刑事诉讼的证据,也不允许对议员在立法过程中的发言动机或投票动机进行司法调查。但是,议员在立法活动以外的言行不受“免责权”的保护。
美国国会每两年为一届,国会两院分别为参议院和众议院。众议院议员任期与国会任期相同,每两年全部改选,参议员任期六年,每届国会届满时改选1/3。众议院名额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,1787年制定的宪法规定每3万人选出1名众议员,根据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确定各州的议席,但每州至少须有1名众议员。后来由于新州的加入和人口的增加,如果仍按上述比例产生议员,国会的规模就会十分庞大,于是根据国会在1929年通过的法律,众议员总人数被固定为435名,根据每10年一次的人口统计结果于各州之间调整。参议院的名额分配,各州不论大小,都有2名国会参议员,现美国有50个州,全国现共有100名国会参议员。
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,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: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,任何一院通过的法案必须送交另一院通过,任何一院对另一院通过的法案都拥有绝对的否决权。两院通过的文本如发生分歧,只能通过协商,两院同等数量的议员组成协商委员会,提出妥协方案经两院通过。但两院在某些方面有所分工:众议院有提出财政议案的优先权,参议院有权批准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、同意总统提名的高级官员;当发生弹劾时,由众议院提出弹劾,由参议院审判。如果总统选举中没有候选人获得选举人团多数,由众议院选举总统,参议院选举副总统。
从两院的规模和议员的资格及任期来看,众议院规模较大,而参议院规模较小;两院议员都必须是所选出州的居民,众议员要求年满25岁,而参议员则必须年满30岁;众议员必须加入美利坚合众国国籍已满7年,而参议员必须入籍后满9年。这样,参议员对各类问题的看法更倾向于保守持重,搞政治更加老练。而且,由于每两年众议员全部改选,参议员只改选1/3,参议员任期更长,因而,两院在构成上,参议员更迭较小,比较稳定,比较有连续性,而众议院里新面孔较多,带来的新见解、新观念也较多。
美国国会两院的议员,除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当然担任外,没有任何世袭担任、当然担任和经任命担任的议员,也没有终身议员。
美国众议院常设委员会:规则委员会;农业委员会;军事委员会;银行、财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;预算委员会;筹款委员会;拨款委员会;外交事务委员会;司法委员会;教育和劳工委员会;能源和商务委员会;政府工作委员会;众议院行政委员会;公共工程和运输委员会;科学和技术委员会;小企业委员会;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;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;哥伦比亚特区委员会;内政和岛屿事务委员会;商船和渔业委员会;邮政和文官委员会;官员行为准则委员会。
参议院常设委员会:农业、营养和林业委员会;军事委员会;银行、住宅和城市事务委员会;预算委员会;财政委员会;拨款委员会;对外关系委员会;司法委员会;劳工和人类资源委员会;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;政府事务委员会;规则和行政委员会;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;商务、科学和运输委员会;小企业委员会;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;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。
这些委员会中,众议院的规则委员会由于在决定立法程序方面拥有广泛权力,如修改众议院议事程序和规则、确定哪些议案应提交全院辩论、修订和付诸表决,因此实际上有权否决其他委员会审议的议案,因而特别重要。1910年的改革将该委员会的人数由5人增加到10人,并明确众议院议长不得进入该委员会。其他比较重要的委员会有:由于一切征税议案应先由众议院提出,因此众议院的筹款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都比较重要;而参议院由于有权批准总统缔结的条约、批准总统提名的高级官员、联邦法官、驻外使节以及高级军事将领,因此参议院的外交委员会、军事委员会和司法委员会,比众议院的相应的委员会更为重要。
总结: 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,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。
参议员与众议员不同点:
1、任期不同,参议员任期6年,众议员任期2年,参议员任期长
2、人数不同,参议员人数少,是每个州选举两名,美国现在有50个州就是100名参议员
3、参选资格不同,参议员要年满30岁,入籍后满9年才有资格;众议员年满25岁,入籍后满7年就有资格了。
法律上权利参议员和众议员是相等的。但也有差别
比如“由于一切征税议案应先由众议院提出,因此众议院的筹款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都比较重要;而参议院由于有权批准总统缔结的条约、批准总统提名的高级官员、联邦法官、驻外使节以及高级军事将领,因此参议院的外交委员会、军事委员会和司法委员会,比众议院的相应的委员会更为重要。”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参议员就比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众议员权利大点;但众议院的规则委员会、众议院的筹款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的众议员,就比参议院相应的参议员权利大点。
两大权利
1,司法豁免权,没人敢追究参议员的普通违法行为,重大违法也需要参议院批准才能调查
这条就决定了,参议员在小节上可以为所欲为,无人敢管
2,推动立法权,参议员通过这个位置的影响力可以推动立法和阻止立法,比中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威力还大,这条是美国社会逻辑的根本一条,看过一个视频,一个警察拦住一个参议员的车,说他车没年检,参议员直接说这不合理,我要立法撤销它。
这条就决定了参议员在美国社会 掌握社会规则的能力, 掌握规则有多强看过小说的都懂吧
3,参加各种委员会的权利,对于国家 一些大事,参议员有参加XX委员会的权利,不是参议员无法参加该委员会(众议院也有相应的,这里只说参议员),相当于XX议题中的政治局委
很多回答都是在谈作为参议员的“特权”(优待),而不是参议员真正行使治国理政的“权力”。
参议员的权力行使,基本上就是两个场合,一个是在参议院委员会中,一个是在全体合议表决中。而不同的参议员,其权力大小其实差别是非常大的。差别的两个维度,一个是多数党/少数党,一个资深/资浅。
美国参议院的各永久委员会是按照不同政府功能和议程设置的。所有这个领域内的相关立法,必须要先在委员会上通过,才能进入参议院全院表决。也就是说,单个委员会的主导者可以操纵法案和人事任命的生杀大权。TG当年设置人大内部专门委员会的时候,就曾经特别点到过美帝参议院的这个特点,并且予以否定。因为这种专门委员会中个人的权力过大,妨碍了集中制原则。
当然,由于参议院议事规则决定,委员会多数和参议院多数必然属于同一党派,所以委员会的这种操控要挟并不是出于党派冲突,而是基于主导者个人或者选区的利益诉求。
那么怎么进入专门委员会并且掌握权力呢?首先你所在的党派必须要是参议员多数党,才能在所有的专门委员会中占据多数席位。多数党内部的席位分配,则是根据参议员个人进入专门委员会的时间长短。多数党在某一委员会的最资深议员,就会默认会担任委员会主席。如果失去多数党地位,则退居该委员会少数党首座(ranking member),直到下一次参议院选举洗牌。资深议员不当主席,是非常罕见的例外。比如加州参议员Dianne Feinstein,是民主党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最资深议员。但是由于她健康状况非常糟糕,甚至出现各种认知障碍。民主党没有办法劝退她,只好不让她就任委员会主席。
新晋的参议员,马上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,就是选择加入哪几个专门委员会,并且在里面慢慢攒资历,学习政务,等待坐上主席的一天。当然,在此之前,资浅参议员的影响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,只能说是跟着老前辈们慢慢学习。
这种委员会选择必然是要和参议员的选区利益紧密相连的。比如所在州有军工企业或者大型军事基地,就会倾向于加入参议院武装部队专门委员会,掌握军费分配的权力。从农业州当选的,就想加入农业委员会。有的委员会没有明显的国内相关利益(外交委员会),就显得比较吃力不讨好,但是却是参议员积累个人政治声望和曝光度的好位置。甚或可以参与国际援助和外交利益输送的分肥。
至于在全体合议表决中,参议员行使权力的方式又不同了。最主要的两种,一个是跑票,一个是杯葛。先说跑票。由于参议院全体表决在大多数事项上实行超级多数(60票),往往意味是执政党要通过法案,需要本党全部议员一个不跑,同时还要能够拉拢过来几个对方议员。在这种情况下,个别摇摆议员就拥有了巨大的议价能力。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,都很难承受本党个别参议员跑票的后果。而参议员由于选举间歇大(6年换届),往往可以表现出更多独立于所属党派的政治行为。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民主党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曼钦了。他作为民主党参议员,却经常为了深红的西弗吉尼亚选区利益和民主党中央唱反调,甚至枪毙民主党的法案。
最新更新
猜你喜欢
关注我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