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耀注册登录中国站

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谈谈写医学科普文

2023-04-15 21:38分类: 品茶 阅读:

 

说来也巧,最近因为不同的原因,有好几个同学或者同事和我讨论医学科普的写作问题。上一期的“太医来了”正好也讨论的就是这个话题。我在知乎上做医学科普3年多,自我感觉积累了一些经验,于是心底里好为人师的一面就蠢蠢欲动起来。所以,这里打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对有做医学科普想法的人能有所帮助。

做医学科普难吗?既然我要讲自己的经验了,那必须得说:医学科普这事儿挺不容易的!而且把这事儿说得越难,我这些所谓的经验就显得越值钱。

科普嘛,就是把你知道的东西说出来而已,而且你知道的那点东西在专业同行看来一点也不稀奇,这有什么难的呢?

把你知道的东西说出来确实不难。但是,把你知道的东西说出来,别人还得乐意去读,这就有点不那么容易了;别人读过之后也能如你一样的知道了,这就更不容易了;别人知道了你说的事儿,也能产生如你一样的体会,继而理解你的判断、处境,在以后的经历中会配合、支持你的工作,这恐怕就更难了。

而且,我认为医学科普的目的,恰恰不是把一件事儿说清楚那么简单,医学科普的最终目的,还是要提高大众的医学素养,进而在以后的就医过程中可以配合医生工作,使医患双方的获益都最大化。那么医学科普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。

(好吧我承认,我这是给自己做的事先定下一个足够崇高的意义。接下来就真的是干货了。)

说干货之前,还得再卖点私货。我觉得做医学科普的主体,应该是临床医生。是的,非常明确,主体不是接受过科学训练的科技工作者,不是生物领域研究人员,不是公共卫生、预防医学相关背景人员,甚至都不是医学生、实习生,而是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。因为,只有真正参与过临床工作,独立做出过临床决策的执业医生,才能真正体会临床工作到底是什么,才能明白教科书或者医学文献上那些语句到底想要表达什么;才能知道临床患者真正的问题点在哪,才能知道对于大众进行哪些方向的引导,是最有利于以后临床工作开展的。而如果不是临床医生,仅仅是读过几本教科书或者几篇医学文献,了解了一点医学知识,仅仅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些医学现象,这只能是最基本的科普,离理想的医学科普还很远;甚至如果不了解具体临床问题所在,凭自我理解的去解释医学知识,反而容易对大众产生误导。

所以,医学科普的主体最好由临床医生组成,是由医学科普的目的决定的。医学毕竟还是关于人的学科,工作的对象是人,所以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。而医学科普的目的,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医学素养,从而有利于日常工作中的医患沟通。

写作都是有目的的,出于不同的表达目的,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。医学科普也是一样,所以我就把这个立意放在最开头说了。

当然,你可以说我做医学科普的目的,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可能你还不知道的知识点。比方说我就想介绍一下拉肚子是怎么回事儿,或者就像告诉大家做试管婴儿应该做哪些检查。这也未尝不可。不过以我的个人经验,写这样的内容你是很难坚持长久的。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想讲清楚一个问题,但是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样的简单介绍实在是枯燥,你会想要进行情感表达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考虑了。

而为了达到医学科普的目的,我觉得应该重视对医学不确定性和局限性的介绍。

大众其实是被两种信息包围的。一种就是一些故事中对于医生的神话。既然医生是医学的专业人员,就好像专业的工程师总是可以帮我把电脑修好一样,专业的医生也应该可以解决他们领域的专业问题;就更甭提古代神医们医术精湛、起死回生的传奇了。还有一种信息,就是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,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,那么相应水涨船高,医学的发展也应该成绩斐然的。

这就是大众对于医学非常常见的一种错觉,而很多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沟通障碍,都源于这种错觉。

所以,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,向大家介绍现实中真正的医学是什么,解释医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。

但是,问题也随之而来——你的这种解释,会被人理解成是医生给自己的开脱和狡辩,这是医生在为自己学艺不精、玩忽职守铺后路。

于是,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:怎么可以让大家接受我们的科普。


在《指环王》里有一个Palantiri真知水晶球,从这里面可以看到未来。但是作者托尔金说,其实水晶球并没有为注视者提供真知,Palantiri扭曲了事实,那些使用它的观察者,只是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。

其实读者也一样,很多人其实只想看他们想看到的东西,你苦口婆心的解释,在一些人眼里可能就变成了狡辩。那么,怎么让大家接受我们的科普呢?

我的经验是,你要有情怀

这话好像越说越虚了,一篇要介绍经验技巧的文章,一旦出现情怀二字,恐怕你就输了。但事实上,医学科普真的需要情怀,因为医学本身还是关于人的学问。

什么样的文章更容易吸引人?或者很多人在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在读什么?共鸣!他好像看到的自己的影子,看到自己走过的路,甚至像是在读自己,于是他就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。

所以,医学科普也需要能够引起大众读者的共鸣。

那么一篇科普说明文,怎么引起共鸣呢?

还是那句话,医学是关于人的学问,医学科普不是物理化学,你的对象是有经历有情感的人,那么医学科普就有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。这个共鸣从哪里来?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——假如你是患者。

医学科普的读者缺乏医学专业背景,但是他们应该大都有过生病就医的经历,这些其实就是他们在读医学科普文时的情感基础。如果你的文章可以在这些经历和情感上抓住读者,使他们产生共鸣,那么他就会被你这个水晶球吸引过来了。

要想在这些情感上抓住读者,和他们产生共鸣,医生应该怎么做?很简单,医生应该假象自己就是患者,假象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想法——这就是说,医生应该为患者着想!

所以,医学科普的写作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医生如果易地而处,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着想的过程。

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。“我理解你的处境。”“我理解你的想法。”这些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即使是在临床工作中,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。比如作为一个男妇产科医生,其实我就完全无法体会我的患者的内心经历,而只能从别人的描述中去积累和体会。

所以,就需要你在平时工作中,有意识的去为患者考虑。这就是医学科普的情怀。当你的描述可以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时候,其实就得到了读者的信任,也就等于得到了他们对你的科普文章继续读下去的许可,你的文章才有可能实现它的最终价值。

举个例子。恶性肿瘤可以说是各种谣言的重灾区,我知道很多医生在致力于纠正各种错误,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努力使大众免于被谣言所骗。但是有一个问题,就是关于癌症的谣言和辟谣文,大家其实是在隔空对战,谣言在说医学的坏话,就像医学在说谣言的坏话一样。对于那些谣言,信者恒信,因为谣言击中的,是一些人对于医学的不信任。当人家不相信你的时候,会把你的话反着听,你说是错的就等于对的,你说是对的就等于错的。这时候,不管你的辟谣文写得多精彩多科学,都失去了它的作用。

所以,要想说服那些本来对你心存怀疑的人,让他们尝试的接受你的观点,最好的办法,就是先和他们一起产生共鸣。被医院误诊为癌症的患者可以告医院吗? - 田吉顺的回答得了癌症怎么办? - 理性的赌徒 - 知乎专栏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两篇文章(这不是自夸嫌疑,这就是在自夸)。我当时的思路,就是想通过尽量可以让读者有所共鸣,从而相信我所讲是真的在为他们考虑,而非像谣言所说的在骗他们;只有读者相信你,你的科普才有意义。

用了很大篇幅在讲立意,在讲情怀,是因为当你的大方向确定之后,实现的道路可能是因人而异的。下面介绍一些我个人的写作经验。

首先最重要的,我认为应该是文章的严谨性。

虽然科普文章不是专业论文,但是也不能信口胡诌,这也是建立读者信任的重要一环。如果文章中的专业内容可信度不高,那么整篇文章就有趋于造谣文的危险。所以,写科普文不是简单的把你在门诊和患者解释的话写下来就算了,写科普文也要翻教科书,也要查文献。

甚至写医学科普要做的查阅工作,比写专业论文付出还要更多。比如你要写一篇专业综述,翻阅了20篇文献,形成了自己的观点。那么你的这篇综述当中,可能会出现这20篇文献中的15篇甚至全部。而写医学科普就不一样了,你翻阅了20篇文献,在你的科普文章中,可能仅仅出现了一篇文献中的内容,而其他绝大多数的文献内容,只能作为你自己专业内容的扩充,却不能写到科普文章中。

为什么要这样呢?这是因为你的读者面向的是没有医学背景的大众,如果一下讲太多内容,他们是无法接受的,而且会分散你的主题和重点。就像我在“医学与写作”这一期“太医来了”里提到的,写科普文不能显摆,不能老想着向读者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;而应该完全从读者的需求出发,找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,最需要解决的问题,把这一个点讲透。而要找到这一个点,讲透这一个点,可能你也需要翻阅20篇文献。

所以,写专业文章的时候,你可以充分展示你这个过程中占有了多少专业文献;而写科普文章,你需要占有的专业文献一点也不能少,但还不能表现出来!
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医学上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,这些问题该怎么办?关于学术争论,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,但对于大众来说,你是什么看法的并不重要,所以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。你可以向读者摆明争议的双方,而我觉得更重要的,就是说清楚为什么发生争议,进而可以向大众解释医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,这也证明了文章立意的重要性。

除了科学严谨之外,对于科普文章,很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有普及性了,就是说能让大家看得明白。

其实,把教科书或者文献里的东西,用通俗的话翻译给大家看,这当然也是科普,不过这是最低级的科普。就算你语言生动,用了些比喻和俏皮话,让大家看得乐呵呵的,也不见得就可以让大家很好的了解。因为要想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,同时又重点突出,这不是简单换个句子就能做到的。

所以,医学科普的条理性非常重要,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,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去讲最容易让一个普通大众接受,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。我们的专业教科书和专业文献,在讲述顺序上其实是比较固定的,就是病因、症状、辅助检查、诊断、鉴别诊断和治疗,这是一个专业上的思路。但是大众在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恐怕不是这样的思路,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(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是用了这个顺序)。比如这个毛病是什么,得了以后该怎么办,或者我该怎么预防。这是一个普通大众对于一种疾病常见的逻辑顺序,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,最好可以按照读者习惯的顺序去写,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打开,这样他们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吃力。

除了条理顺序,文章的节奏感也很重要。包括不同部分的详略安排,甚至段落和句子的长短,可能都会对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。这就需要多加训练找到感觉了。

另外,在结构选择上,我感觉比较喜闻乐见的几种包括:

  • 小故事引出问题,可以增强读者兴趣。
  • 对于一些并列的内容,不妨像这样用序号标注,更加醒目明确。
  • 段落安排可以选用总分结构,开头先用简短的话点明,然后进行解释。

关于医学科普的写作,一时就想到这些,也欢迎大家补充。更欢迎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医学科普的队伍中来。请相信,医学科普不是简单的“对老百姓说白话”,做出高质量的医学科普,不仅仅能使大众从中获得知识,同时也能让做科普的医生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,丰富做医生的感悟,这真的是一件双赢的事情。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风投又一大窟窿:老虎消失1500亿

下一篇:科技进校园:西藏青少年与科学亲密接触

相关推荐

关注我们

    杏耀注册登录中国站
返回顶部

平台注册入口